音乐家 (2019)
音乐家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提名)
- 西尔扎提·亚合甫
-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
- 迪纳茨·努尔赛伊提
- 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天坛奖(提名)
- 西尔扎提·亚合甫
音乐家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音乐家的影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有幸因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期待已久的《音乐家》,起初以为这会是一部冼星海的传记电影,但事实上完全不是,影片并没有选取冼星海在延安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辉煌时期,而是聚焦在他流落异国的生命最后几年鲜为人知的经历。本来想在观看前做些功课,结果发现这段经历... (展开)
电影《音乐家》:我们想看什么样的好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映日,我带着朋友们去电影院看《音乐家》。彼时为了写论文熬了几个大通宵,大家连轴转到下午三点多,已经昏昏欲睡。可是《音乐家》只有那个时间点有排片。 从朋友“睡着了不要嫌弃我”的抱怨,到擦着眼泪趴在前排座椅靠背上目不转睛的注视,再到走出影院时静默无声地搜着电影... (展开)
《音乐家》个人感。请抛下所谓“主旋律”偏见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
个人认为是一部值得二刷的电影,第一遍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和感动,音乐的震撼,《阿曼盖尔德》《黄河大合唱》激昂振奋人心,家国情怀的震撼,感受到战争年代人们的无可奈何,第二次更多的是感动,默默流泪,影片叙事形式,包含一些背景的交代,整体可能显得略散一些,也是...
(展开)

人民的艺术家,艺术家的人民
最开始打算看这部电影,是为了袁泉的。可看着看着,就不在乎最开始为了什么,为了谁了。 讲冼星海的电影,可能很容易被认为是“又红又专的主旋律”,可它真的不是。这部电影,关乎人性,关乎艺术,关乎人类的大爱。 简单概括感受:没有音乐(艺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爱国...
(展开)

短评已不可见,那就做篇长评
这部影片实际是哈、中、俄三国合拍的俄语片,俄语对白占全部对白的95%左右。 影片基本架构中规中矩,但细节处理到位,战争场景等特效很出色,特别是融入了不少近年来新出现的无人机航拍等增强现实技术,因而在技术层面达到了这个时代所应具有的高度。 这部片子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展开)

一个人最感人肺腑的始终是他的家国情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一直以为,看剧场表演也好,看电影也好,看书也好,如果看罢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甚至难以释怀,那么这就算得上是好作品。《音乐家》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一部在伤心痛苦中给人无限希望和力量的作品,也是一部让我观影后花了足足一天多的时间才慢慢缓过来的电影。 我不是电影院... (展开)> 更多影评48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真实生活比戏剧更…… | 来自王击凡 | 6 回应 | 2019-07-17 |
求原声 | 来自Neverland | 3 回应 | 2019-06-16 |
感觉这个片子应该在国庆节上映! | 来自一鹿顺风 | 1 回应 | 2019-06-07 |
电影《音乐家》个人感,请抛下偏见去电影院看看这... | 来自kiddy | 4 回应 | 2019-05-25 |
很一般。拍音乐家,当然应该靠音乐来表达音乐家的感情 | 来自term2000 | 5 回应 | 2019-05-22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彩票导航注册【口碑榜】2019-08-06 更新 (影志)
- 2019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大全 (妖灵妖)
- 2019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影片大全 (noutsiderirl)
- 与钢琴有关的电影。。。 (Black Tulip)
-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片目汇总 (Karma_Polizei)
订阅音乐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音乐家的短评 · · · · · · ( 全部 679 条 )
59 有用 Kinmosllent 看过 2019-04-09
北影节媒体场,真的非常感人,大部分观众默默等到放完字幕才离开。不是那种传统的主旋律,而是基于细节刻画和演员表演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影片以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经历为主线,穿插延安时期的回忆与现实,许多场面十分打动人心。看了不禁感叹人在历史和命运面前是多么渺小和无能为力,冼星海在离开延安时绝没有想到这一次出行会成为与家人和祖国的诀别。胡军成功地演绎了冼星海对音乐的挚爱、对家人和祖国的思念以及在艰苦条件... 北影节媒体场,真的非常感人,大部分观众默默等到放完字幕才离开。不是那种传统的主旋律,而是基于细节刻画和演员表演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影片以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经历为主线,穿插延安时期的回忆与现实,许多场面十分打动人心。看了不禁感叹人在历史和命运面前是多么渺小和无能为力,冼星海在离开延安时绝没有想到这一次出行会成为与家人和祖国的诀别。胡军成功地演绎了冼星海对音乐的挚爱、对家人和祖国的思念以及在艰苦条件下不屈的精神。吹爆所有演员的演技,袁泉和剧雪戏份不多,但仅有的几场戏赚足眼泪,哈方的主演也超级厉害,包括小女孩。 (展开)
17 有用 深夜声咽 看过 2019-05-18
为了袁泉。导演什么人啊,搞得戏份那么少。
28 有用 康报虹 看过 2019-05-12
底色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描画的方式。《音乐家》试图通过各种侧面去还原一个完整的冼星海,唯独少了最重要的、正面的刻画,战争中的异国景象与人民生活登上了台面,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却退居到可有可无的位置,始终没有一条贯穿而清晰的脉络,只是在一百分钟内不停地转换视角和重心。另外,导演似乎对冼星海在漂泊年代的经历并没有太多信心,用了大量无意义的方式来渲染情绪(慢镜头和过量的配乐)。于我而言,最令人触动的是片尾出现... 底色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描画的方式。《音乐家》试图通过各种侧面去还原一个完整的冼星海,唯独少了最重要的、正面的刻画,战争中的异国景象与人民生活登上了台面,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却退居到可有可无的位置,始终没有一条贯穿而清晰的脉络,只是在一百分钟内不停地转换视角和重心。另外,导演似乎对冼星海在漂泊年代的经历并没有太多信心,用了大量无意义的方式来渲染情绪(慢镜头和过量的配乐)。于我而言,最令人触动的是片尾出现的冼星海的两位女儿,她们回忆中冼星海的样子才是真正能够触动你我的吧。 (展开)
37 有用 zuoren 看过 2019-04-09
百老汇东方广场店打卡。 北影节开幕影片,胡军主演《音乐家》,以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为原型创作,非常主旋律,正能量的一部片子,作为开幕影片再适合不过。俄语和国语对白,胡军的表演够扎实。片子不光有战争的残酷更有艺术的震撼,黄河大合唱一响,顿时肃然起敬。喜欢片中的哈萨克斯坦小姑娘,有一幕像极了辛德勒的名单。片尾煽情,戳中泪点。 期待公映,高分预定。
19 有用 JoeyLu陆柏宇 看过 2019-05-12
真的流泪了,小时候学过的冼星海故事没有白学!